
1、嘉宾简介
报告人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取得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博士学位。先后在Kerry,Pharmavite公司海外研发中心全职担任研发科学家,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曾作为感官部门负责人,亲自建立、培训DA panel, 并设计指导大规模消费者测试。多次受邀在IFT,IAFP,SSP等国际学会年会上进行学术汇报并积极参与期刊评审工作。2022年加入南开大学医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聚焦于感知机制研究及智能感官分析,致力于结合本国市场特色倡导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品研发。目前所在的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团队在风味感官分析、营养安全与危害物减控、食品分析与检测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科研积累与平台保障。
2、发言大纲
感官组学(Sensomics)是整合感官评价、理化分析和数据建模的系统科学,旨在通过高通量技术(如电子舌、电子鼻、质谱等)解析食品感官属性的分子基础,并建立感官体验与成分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其核心是通过多维数据融合,揭示风味、口感等感官特征的分子驱动机制。课题组近期基于感官组学中“化学计量-感知机制解析”的核心逻辑,通过电子舌客观量化味觉特征,结合消费者对风味、质地的偏好评价与理化指标进行关联建模。研究结果不仅靶向特定加工工艺的感官优势,还从分子层面解释其成因。这种“感官-理化-工艺”的多维映射,为精准优化加工参数提供了科学支撑,体现了感官组学在食品研发中“从现象到机制”的闭环应用价值。

1、嘉宾简介
王洪伟,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创新团队肉品质评价与加工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中国标准化协同创新平台感官质量与消费洞察标准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科技特派员,Kansas State University感官分析中心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食品感官评价与消费者洞察、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主持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感官评价软件著作权2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感官评价技术支持、咨询与培训。
2、发言大纲
定量描述分析是经过培训的评价小组建立达成共识的感官描述词表,使用量化尺度进行强度评价,可以获得全面、稳定的结果,是感官科学中最精密的工具。但定量描述分析存在着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因此,可以直接使用消费者进行感官评价的闪现剖面法(Flash Profile,FP)、对比剖面法(Pivot Profile,PP)等快速感官分析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些方法产生的描述词不统一,难以理解,为结果分析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探讨了提供描述词表对FP和PP等快速描述分析结果的影响,为高效应用快速描述分析方法提供参考。

1、嘉宾简介
金敏凤博士,2012年获美国田纳西大学食品科学哲学博士,2013年入职上海师范大学,于2014年筹建食品感官评价标准实验室,任实验室负责人。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大学食品科技系访学,2017年至今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检测专业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工程技术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食品感官评价和食品添加剂的教学、研究和青少年食品安全教育等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围绕乳制品感官评价以及感官评价在农作物改良和选育种中的应用等开展研究。
2、发言大纲
牛奶产业链涵盖了从牧场养殖、奶源收集、生乳储存、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到消费的整个过程,是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饲养方式、加工方法和储存条件等因素都会对牛奶的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产生影响。产业链各环节上开展的感官评价活动,可以有助于促进牛奶品质的提升,而感官评价的应用也可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帮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升牛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会议时间:2025年4月9-10日
会议地点:上海龙之梦大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