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点检验法最早由Peryam和Swartz于1950年提出,目的是降低三点检验过程的复杂性。因为刺激相对强烈的样品,会使评价员的敏感度显著降低,而三点检验又需要组合三个未知量,从而增加了难度。1991年该方法被制定为国际标准(ISO 10399:1991,对应的国家标准是GB/T 17321-1998),2004年被第一次修订。类似三点检验方法标准的技术内容修订,2004版标准也扩大了检验范围,增加了相似检验,同时还对评价员人数的确定依据进行了修改。1991版标准仅根据显著水平α来确定评价员人数,推荐使用20名评价员;2004版标准则通过三个检验参数α、β、Pd来共同确定评价员人数,规定用来检验差别时宜使用32~36名评价员,而用来检验相似性时人数翻倍,通常为72名。
(一)方法原理
提供给评价员三个样品,一个为参比样,另外两个样品其中一个与参比样不同,请评价员从中选出与参比样不同(差别检验)或与参比样相同(相似检验)的样品编号,见图1-3。二、三点检验法有两种技术形式:若固定参比样A样品(或B样品),则叫做恒定参比技术或固定参比技术,样品组合有ARAB和ARBA(A样品为参比样,即AR) 或BRAB、BRBA(B样品为参比样,即BR)两种形式;若不固定参比样品,则叫做平衡参比技术,样品组合有ARAB、ARBA、BRAB、BRBA四种形式。一般而言,采用评价员比较熟悉的标样作为参比样进行恒定参比检验,若评价员对两个样品的熟悉程度无多大差别时,则采用平衡参比技术。
(二)方法步骤
根据样品特点和评价员对样品的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参比技术,召集评价员(0.05、0.01显著水平下至少7名,0.001显著水平下至少10名)。若样品组的总数大于评价员人数,则进行取舍:如果多余一组,随机去掉一组;如果多余两组,随机去掉含AR为参比的一组和含BR为参比的一组;如果多余三组,分别随机去掉含AR或BR为参比的一组,再随机去掉一组。恒定参比技术样品组的取舍方法与平衡参比技术类似。随机分配样品组,提供给评价员,评价员按回答表要求进行评价。统计正确回答数,查二、三点检验不同显著水平所需的最少正确回答数表,作出统计结论。
(三)方法特点
二、三点检验法是常用的三点检验法的一种替代法。优点是评价员对某些特定产品(如评价员比较熟悉的参比样)具有较高的分辨力。而且,对那些刺激相对强烈而使敏感度显著降低的产品来说,二、三点检验法非常适用。
(四)应用实例
问 题:某番茄汤生产商欲引进昂贵的低盐新配方以取得市场先机。在对新配方进行消费者测试前,该公司希望确定两种不同配方产品可通过感官加以区分。
项目目标:确定新配方产品与原产品之间是否有差别。
实验设计:鉴于产品的复杂风味,评价员的判定过程必须简单有效,因此选用平衡参比二、三点检验法。新配方产品定义为A样品,原配方产品定义为B样品。采用36名评价员,显著水平α=0.01。分别制备A、B样品各54个,并随机编码,按表1-6的顺序提供给评价员。
评价员按表1-7回答表的要求对样品进行评价。
实验结果:共有28名评价员做出正确判断。查二、三点检验表,与 n=36 名评价员相对应的一行和与 α=0.01 相对应的一列中,要求判定两样品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人数最少为 26 名。因此,28个正确的答案足以判定两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
结 论:在99%的显著水平上可区分新配方产品和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