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名称: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感知科学团队
研究领域/擅长方向:食品感知的生理学基础、食品感知的量化方法学、分子感官及风味化合物的绿色制造及食品的多元感知与健康食品设计等研究领域。


1. 基本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感知科学团队起源于1983年成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科学教研室,经过近30年的团队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国际合作广泛的食品胶体与感官研究和社会服务专业团队。
研究团队现有教职工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后2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主要研究方向聚焦疏水胶体的构建及亲水胶体构效关系、食品感知生理学及消费者感知心理学,致力于以食品或食品配料的宏观/微观胶体结构的设计构建美味与营养统一的创新食品,服务于未来食品和健康中国的减糖、减盐、减脂策略。
2. 优势介绍
以“食品感知驱动食品创新”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从基础研究(脑机制解析)→方法创新(感官量化解析)→技术转化(健康食品设计)的全维度研究系统。
在脑神经科学机制解析领域:聚焦味觉编码与饮食调控的神经环路研究,利用动物模型的神经元活动成像及分析、光遗传学等神经元活动监测技术,构建从分子受体到神经核团的多层级研究体系,系统揭示“食品感官信号-中枢神经解码-摄食行为调控”的全链条机制,为开发兼具健康属性与风味优化的新一代功能食品提供神经科学理论支撑。
在感官方法学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领域:建立食品刺激感官多维分析模型,整合神经电生理信号、行为学数据等参数,构建以“客观感知-主观认知”联动评价体系,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转化”的完整创新链。
在跨学科融合与产品开发方面:建立以食物感知本源追溯为基础,联合消费者认知洞察大数据,基于食品质构重组、风味分子定向递送等核心工艺,实现食品美味-健康协同创新设计。

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承担企业课题60余项,与伊利、安利、五芳斋、燕之屋、卡士酸奶、仙之宝等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10个。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


团队实验室拥有配备嗅觉检测系统的GCMS(Agilent)、HPLC(Waters)、HPLC-MALLS(Wyatt)、流变仪(TA)、差式扫描量热仪(TA)、物性分析仪(SMS)、微米级、纳米级粒度分析仪(Malvern)、表面张力仪(Data physics)、倒置荧光显微镜(Leica)、多功能酶标仪(MD)等精密分析仪器。



